(相关资料图)
一则《爸妈每月给4000元,40岁的她裸辞在家当“全职女儿”》的报道,令近期走红的“全职儿女”概念又火了一把。所谓“全职儿女”,是指一个年轻人暂时脱离就业市场,回到家里陪伴父母,操持家务,从父母处领取“报酬”,唯一的老板就是父母。
有人认为,全职儿女不是失业,而是相当于给父母做保姆,这与去其他家庭做保姆获得一份报酬没有什么区别。当然不是这样。家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但为什么没能计入GDP?这是因为未经过交易的家务劳动无法定量、定价。扫地该怎么定价?洗碗又该怎么定价?谁来统计?谁来保证数字准确?所以,家庭自助服务不计入GDP,只有服务被交易了,才会计入GDP。
举例说,夫妻两人,丈夫工作,月薪一万元,妻子不工作,操持家务,则该家庭每月GDP为一万元。如夫妻离婚,前夫不会做家务,只好以五千元月薪请前妻做,所干家务活还是原来那些;但现在前夫月薪一万,前妻月薪五千,两人加起来,同样的工作,每月GDP增加到一万五千元。换句话说,家务劳动社会化,会产生更高的GDP。
推而广之,现在很多人选择不做饭而是点外卖,也是一种家务劳动的社会化。这是一种进步,是经济发展的表现。这种变化隐含了一个前提,就是人们购买家务劳动,节约下来的时间被用于创造更大价值的劳动了。
一些能够产出巨大价值的人,让儿女为自己从事辅助性的工作,做秘书或照顾生活,这也是一种全职儿女。但这种全职儿女创造的价值,不能仅仅以家务劳动本身来计量,而要看他(她)所服务的这个人所创造的价值。打个比方,一个为上市公司老板服务的全职儿女,不管是经济收入还是未来的发展,都远远超过一般的工作。
反过来说,现在很多全职儿女,做了家务,父母支付一笔钱,但父母本身可能也就是退休老人,节约出来的时间不过是跳广场舞、打麻将。从家庭劳动结构来说,本质上,这是用一个机会成本更大的劳动力去服务两个机会成本更低的劳动力。显然这是不划算的,也不利于家庭的发展。这些道理一般人未必清楚,但却是直觉性地按这个道理行事,通常都是退休父母做家务、带孩子,支持儿女去上班挣钱。
当然,对有些年轻人而言,所谓做全职儿女其实是脱产复习的一个间隔期。他们虽然不上班,做家务,靠父母养,但实际上有着较高的学历和清晰的职业规划,在家只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备考公务员或者研究生,当然也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父母经济支持,一两年后,就会重新上班、上学。这种全职儿女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但如前述媒体报道所言,40岁的女性还裸辞回家做“全职女儿”,基本上就是打算告别职场了。有些人可能也只是打算暂时休整一下,但现实是职场很残酷,一旦脱离或向下了,再回归或向上就非常难。暂时休整的结果极大可能就是再也无法回到职场了。
另外,能够做全职儿女有一个前提,就是父母的退休金足够高。但是,这个日子能持续多久呢?截至2021年,我国退休人员养老金已经实现“17连涨”,但涨幅在逐年缩小,待到涨幅低于物价涨幅时,实际水平就会下降。
养老金为什么不可能一直涨?因为年轻人少了,年轻人的劳动少了,如果更多的年轻人不从事社会化的劳动而改做家务,老人的养老金只会降得更快。
所以,全职儿女虽然也干一份活、拿一份工资,但不管从家庭层面还是从整个社会层面,都不是一个合理的安排,更不可能是年轻人的好出路。(刘远举)